查看原文
其他

用小学生经济学分析中美贸易问题

小建 民航之翼 2021-03-27

1 班级之间的物价存在较大差异



儿子上小学四年级,学校英语老师会根据学生表现情况发放游戏用的的纸币作为奖励,面值和人民币一样,有100、50、10元。


儿子每天放学回来,都兴致勃勃的告诉我,他得到多少多少元的奖励,并把纸币拿给我看,最后精心保管起来。虽然我对他磨磨唧唧还不写作业的做法心存不满,但我还是耐住性子,听他说完,顺便鼓励他争取多得些奖励。

 

纸币有什么用呢?他说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向老师换一些奖品,如橡皮啊、尺子啊,什么的,他对这个很感兴趣。

 

昨天,他告诉我说,他发现了一个情况。就是他们班老师的奖品价格太贵,500元才换一个橡皮,而他们隔壁班50元就能换一个了,他们老师太抠了。他有个幼儿园的同学就在隔壁班,于是他决定找他同学帮忙,到他们班换奖品。

 

还有这种情况?聪明的网友们,你们说,对于这件事,我是鼓励还是制止。

 

2 机会成本的问题



 其实,这件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曼昆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其中之一就是「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机会成本。

 

儿子如果选择在本班老师那里花费500元换1块橡皮,他必须放弃到隔壁班可以换10块橡皮的机会,这个机会成本简直太大了,让人无法忍受。

 

所以就出现了贸易,曼昆又说啦「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所以我对儿子说,你拿到橡皮之后,最好也给你同学几块。贸易要使每个人状况更好嘛,同时也要对同学有所激励。

 

3 两个班贸易结局猜想



如果这两个班一直保持这样状况,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


 图片来自于网络

大家都到隔壁班(用B班代替)购物,儿子班(用A班代替)贸易逆差巨大,产品大量积压;B班则出现大幅顺差,产品出现脱销。

 

选择一:A班老师手中的货币越来越少,于是大量发行货币。

 

选择二:A班老师发现货物长时间积压,于是进行降价。

 

选择三:B老师发现贸易顺差越来越大,于是提高商品价格。

 

选择四:B班小朋友,发现找他的人越来越多,提高提成(提高关税)。

 

选择五: A班/B老师发现出现大量贸易不平衡,于是换一种货币,并表示不接受其他货币(闭关自守)。

 

事实上的结局是老师取消这种奖励方法。

 

不过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物价的巨大差异导致海淘、走私等兴起。许多人出国买买买,是觉得如果买的东西够多,自己的旅游成本就可以覆盖。

 

现在中美之间贸易出现如此大的不平衡,小学生都能做出的选择,那么聪明的你们,中美之前因做如何选择呢?


长按识别关注,临走请点右下方留个手印。如觉文章不错,请转发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